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跨越
——写在山西省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圆满闭幕之际
怀仁一中报编辑部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关于我校教学改革的话题,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当时我们的办学方针是“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以德育养成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主体往往遮盖了教学改革掀起的浪花。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往往是个别科目个别教师在小范围内有实验项目,研究探索范围也仅仅限于一班一科,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
进入新世纪,我校调整办学方针,坚持“合格+特色”育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尝试推行“目标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7年成功举办“学案导学”展示活动,受到领导专家和全省同仁的一致好评。2009年,新的领导集体又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完善管理制度,建设高效课堂”的宏观思路,把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纳入学校科学发展的范畴,使学校课堂教学的高效化、科学化、人文化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一种成功的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年在深圳特区建立之初,小平同志曾说过:一定要硬着头皮,杀出一条血路来。回顾我校教学改革历程,几代人呕心沥血,艰辛探索,尤其是在观念转变上,我们知道,一种观念的转变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转变教师观念,必须贯穿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这是一种在实践中反思与否定自我的过程,只有在这种伴随着心灵痛苦、碰撞与愉悦的不断往复,才能完成对人的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致逐步激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实现主体地位的要素。
课堂改革作为学校的一种发展动力,它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为促进教育改革,我校几次调整学校管理重心,逐步地在行政运行上建立起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教改、督导教改、评价教改的新机制。
新课改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挑战,立足于新课改背景,我们的课堂改革更要基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而生成。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关注学习结果的目标评价检测,关注课堂个性差异,使人的发展更符合教育本身的规律。
改革没有止境,探索永无终点。学习作为一种行为,发生之处永远是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上课并不是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我们的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有着敏感而娇弱的心灵和精神的儿童。真正的教学应当是老师为学生准备好建筑材料,引导学生去建筑自己的思维大厦,使学生从中学会学习和思考。
让课堂充满思辨色彩,让学生在问题中交流、探索、互动,这样的课堂才是师生共同驾驭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使学生体验到求知的快感。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以“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为契机,更加自觉地传承我校教改优良传统,更加自觉的倾听接受领导专家的指导,更加自觉地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优秀经验,为我校各项工作实现新的跨越,为把我省新课程实验改革工作和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