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化学学案
周次 12 编号 23 时间 2011年11月 日 主编 王建 审核
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学习目标
1. 了解金属的一般性质。
2. 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3. 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观察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Na、Al与O2反应。
学习过程
目标一、金属的一般性质
【导读】阅读课本P46完成下列内容
【导思】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含量在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 (按含量从高到低填写) 、 、 、 。
2.请查阅资料,什么是元素的游离态?什么是元素的化合态?
3.金属物理性质的通性有哪些?
。
4.金属一般的化学性质:⑴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⑵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课本P46图3-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⑶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
目标二、Na与O2的反应
【导读】阅读课本P47实验3—1,完成以下导思中的内容。
【导思】5.通过观察,总结Na的物理性质?
6.钠的化学性质:⑴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有什么变化?
⑵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导读】.阅读课本P47实验3-2,完成下列导思的内容。
【导思】7.⑴Na在坩埚中加热的现象
⑵写出Na加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8. Na和O2的反应产物可能有哪些?影响这些产物的因素是什么?
9.实验室中,金属钠如何保存?
【导练】1.下列关于钠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不可能以游离态存在
B. 置露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成Na2O2
C. 极易被氧化,常温下可以被CO2氧化
D. 有很强的还原性,极易发生还原反应
目标三、Al与O2的反应
【导读】阅读课本P48科学探究,完成下列内容。
【导思】10.⑴在实验1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⑵在实验2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写出所涉及到得化学方程式,
【导练】1.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 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 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导练】依照所给的信息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Fe在O 2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⑵Na与S化合生成硫化钠。
⑶不慎将汞洒在地板上,可用硫磺覆盖
⑷铁粉和硫粉混合均匀,加热生成黑色固体
【课后小结】这节课我们掌握了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