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政治科学案
周次:第十五周 编号: 26 时间: 11.28-12.4 编制:刘秀荣 审核:
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结合自己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明确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4.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重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学习过程】:
〔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导读1:阅读85—86 页,填空:
1.目标: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 。实现了由 到 、再由
到 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表现和特点:
(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 、 明显提高。
(2)从宏观上看,国家的 实力大大增强。
(3)目前的小康是 、 、发展 的小康。
·导思1:
思考85页课堂探究。
·导练1:
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 )
A.小康社会 B.总体小康社会 C.全面小康社会 D.富裕型小康社会
〔目标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导读2:阅读86—87页,填空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在 和提高 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明显增加。
(2)全面改善人们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 和保护 的产业结构、 、消费模式。
·导思2:
与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相比,为什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是更高的要求?
·导练2:
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方面的要求是( )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③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④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易错易混点】
1.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是否就是说全体人民都达到了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否就是经济发展上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康、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济发展上建成小康社会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否就是在全国同时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小康社会的进程要快一些,有的地区小康社会的进程要慢一些。
【知识框架】 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的微观表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体小康的宏观表现
的经济目标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全面改善人们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建设生态文明
【达标训练】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
①是一种很不平衡的发展进程 ②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差距
③应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④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表明了( )
①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 ②城乡居民对食品的需求量在逐年下降
③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在增加 ④城乡居民吃的消费水平高,其他消费低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反思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