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生物科学案
周次 编号24 时间 主编:卫婷婷 审核:
第五章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二)
学习目标:
1、说明有氧呼吸的场所、过程和应用。
2、说明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和应用,并与有氧呼吸进行对比。
重点、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
问题探讨:
⒈呼吸作用与物质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点?
⒉呼吸作用能够像燃料在体外燃烧那样剧烈吗?
⒊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还能够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吗?
【导读】
有氧呼吸的概念、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分别是怎样的?请自己总结完成下表。
有氧呼吸 |
场所 |
反应物 |
生成物 |
释放能量 |
第一阶段 |
|
|
|
|
第二阶段 |
|
|
|
|
第三阶段 |
|
|
|
|
实例: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方式
无氧呼吸
1.过程:
第一阶段:葡萄糖→ +[H](少)+ATP(少)
第二阶段:丙酮酸→ +2 +能量
丙酮酸→ +能量
2.场所:
3、物质变化:葡萄糖转变为 、 或
4.能量变化:葡萄糖中的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大部分)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5.实例:乳酸菌、破伤风芽孢杆菌等厌氧菌以及动植物体内的寄生虫。
请你根据有氧呼吸的概念自己总结无氧呼吸的概念。
列表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异同
项目 |
有氧呼吸 |
无氧呼吸 |
|
不同点 |
场所 |
|
|
条件 |
|
|
|
产物 |
|
|
|
能量 |
大量、约合成38个ATP |
少量、约2个ATP |
|
相同点 |
联系 |
从葡萄糖到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不同 |
|
实质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
||
意义 |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请注意:
(1)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
(2)有氧呼吸中H2O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且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于O2。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共同的产物是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特别提醒]
①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②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有些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蓝藻)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③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真核生物(如蛔虫).其细胞内无线粒体。
【导思】
1、有氧呼吸中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在哪个阶段产生?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水能否抵消?
2、阅读课本P95图及文字说明然后讨论:
A.任选2-3个实例,分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哪些方面?
B.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细胞呼吸原理的事例?再举例加以说明。(制作酸菜、泡菜等)
【导练】
1、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推断此过程一定( )
A.是有氧呼吸 B.是无氧呼吸
C.不是酒精发酵 D.不是乳酸发酵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
A.都需要氧气 B.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
C.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都能产生中间产物丙酮酸
【小结】
对比记忆很关键,你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