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地理学案
周次 19 编号 30 时间 12.26—12.30 主编:张红彬 审核:
山地的形成(二)
【学习目标】
1、了解断层山的成因及其基本形态特征和火山的成因,结构和规模。
2、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重点难点】
断层山的成因及其基本形态。
【学习过程】
【导 读 一】:阅读教材74~75页教材内容。
1、当地壳产生的强大 力和 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 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就形成了 。
2、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或 。如我国的 平原、 谷地。而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 或
。如我国的 山、 山、 山等;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
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导 思 一】:
1、(自主学习)岩层的断裂与断层有何区别与联系?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华山、庐山、泰山等地形区的形成原因。
导练
读下图回答问题。
(1)A处的地质构造是 ,该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 ;谷地形成的原因是 。
(2)B处的地质构造是 。
(3)C处的地质构造是 。
【导 读 二】:阅读教材75~76页内容和图4.4
1、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成本 ,难度 ,为了降低成本和难度,往往优先选择造价成本低、难度较小的 ,其次才是 。
2、山岳地区选择线路时宜避开 和 ,而选在地势相对 的山间
和 地带。这也是山岳地区对交通线路多分布在山间 。
3、为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山岳地区交通运输的延伸方向是迂回 的,如在陡坡上的道路是“之”字形弯曲。这就使得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岳地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 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导 思 二】:
1、 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其结构上分哪几部分?
2、 与平原相比,山区在交通运输方面有何不利条件?
【达标训练】
1、下列地貌中属于断层一侧岩块相对下降的是( )
A、华山 B、泰山 C、庐山 D、汾河谷地
2、台湾省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