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 编号: 日期: 主编:刘莺燕 曹 莉 审批:
杂诗十二首(其二)
学习目标:
1.归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2.鉴赏作品中幽默夸张的讽刺手法
【导读】了解作家作品及有关知识
1、作者作品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中古时期具有田园色彩的士大夫的典型,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出仕,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田。他具有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华,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是独树一帜的,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甚深。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2、陶渊明的咏怀诗
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围绕出仕与归隐矛盾,表现了壮志未遂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暴露了黑暗。
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咏史也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如《咏荆轲》、《拟古》等。
【导思】
1、读诗歌前六句,概括诗歌中的意象及意味。
2、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歌中起何作用?
3、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请你归纳一下诗歌的主旨。
越中览古
【导读】了解作家作品及有关知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导思】
1、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
2、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
3、“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