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二 年 级 语 文 学 案
周次:11 编号: 66 时间: 姓名: 主编:王桂兰 审批:
规矩方圆 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繁体字、异体字和简化字的概念及区别。
2、了解对汉字的使用进行规范时哪几种字不能随便写
3、了解汉字简化和规范的原因及方法
【导读】
孔乙己卖弄“回”字有四种写法(回、囘、囬),确实不错。不同时期,同一汉字,写法不同,就造就了“回”字的四种写法。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表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例如“云”,本来就是表示云彩的象形字,后来表示说话的“云”(如人云亦云)也用这个字表示,为了区别字义,于是人们在原字基础上增加偏旁“雨”,构成形声字“雲”表示云彩的意义,原字“云”表示说话的意义,如“古人云”。有些字结构上叠床架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难。
【导思】(一)繁体字、异体字带来困扰的原因
1.“繁”带来的麻烦
(1)简化字形同义不同:
幾个——茶几——几 後来——皇后——后
彆扭——区别——别 钟錶——表示——表
(2)一个简化字对应多个繁体字:
发:發(出发)、髮(毛发) 团:團(团队)、糰(饭团)
历:歴(经歴)、曆(曆法) 复:復(反復)、複(複雜)
纤:纖(纖细)、縴(縴绳) 台:臺(高臺)、檯(榭檯)、颱(颱风)
2.“异”造成的别扭
(1)使用了不规范的字: 酒(氿)瓶 停(仃)车
(2)使用了异体字或旧字形
丘(坵)[异体字,在字典上用括号注出的]
静(靜)[旧字形,包括旧的印刷体字形]
乱用繁体字常常会带来令人啼笑皆非的“麻烦”。究其原因,一种情况是没有搞清楚繁体字的意义和简化字的来源。有些简化字其实并不是由繁体字形简化而来的,而是很早就已经有了,有自己的音和义,后来才又借来代替另一个繁体字。另一种情况是没有搞清楚一个简化字对应多个繁体字的情况,致使混乱。对此,应当根据意思判断究竟简化的是哪一个繁体字,不能张冠李戴。另外,使用简体字和繁体字时一定要遵守社会规范。目前,在祖国大陆,只有简化字才是法定的规范字,繁体字即使用的是本字,也是不规范的,更不能将繁体字和简化字混杂使用。
(二)异体字、繁简字、简化字
1.异体字:异体字就是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写法不同而能够被正体字所取代的字。
如:“淚”是“泪”的异体字。
2.繁简字:大多数换个角度看也就是“繁简字”关系。
如:“淚”和“泪”是“繁简字”关系。
3.简化字:简体汉字应该是文字改革委在20世纪初陆续编纂出来的。
如:“国”是“國”的简化字。
俗话说物极必反,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简化字。实际上,汉字简化是伴随着汉字发展始终的,从复杂到简单,这也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金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再从隶书到草书、楷书,汉字每一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伴随着笔画结构的简化。
(三)汉字的简化
1.《汉字简化方案》规定汉字简化的方法,—是“省”,二是“并”,三是“又并又省”。
“省”,即简省字的笔画;“并”,即把某几个字合并,保留其中一个笔画少的字。“又并又省”,即不但合并某些单字,而且造—个新字形来表示。
2.汉字简化和规范的原因:
(1)简化字减少了字符的笔画,容易书写,节约了书写的时间,有利于人民群众掌握文化,也符合汉字发展的总趋势。(2)使用简化字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3)繁体字难学、难认、难写、难用,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汉字机械化、信息化处理的需要。(4)使用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会造成汉字使用时的混乱局面。影响正常的交际和交流,减小了它的“工具”的功能。
(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三种字不能随便写:1.不写繁体字;2.不用异体字;3.不写不规范的简体字。
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根据法律规定,有些场合可以使用繁体字,如书法作品中;有些场合可以使用异体字,如翻印古籍、姓氏等特殊情况时 但绝不能因此而滥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导练】 改正下列成语中的别字。
(1)穿流不息 (2)莫不关心 (3)一促而就 (4)一望无银 (5)一番风顺
(6)世外桃园 (7) 滥竽充数 (8)移笑大方 (9)渊远流长 (10)相辅相承
(11)暗然销魂 (12)民生凋蔽 (13)披星带月 (14)鞠躬尽粹 (15)惨绝人环
(16)默守陈规 (17)少纵即逝 (18)变本加利 (19)歪风斜气(20)不可思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