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生物科学案
周次 9编号9时间10.17 主编:庞乃权 审定
第二章疑难点分析
【学习目标】1.概述动物和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4.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5.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你知道神经纤维在实现传导功能时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吗?
透视分析:(1)生理完整性。神经纤维的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冲动就不能通过断口继续向前传导;即使不破坏神经纤维结构上的连续性,而用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使纤维的局部功能改变,也会中断冲动的传导。
(2)绝缘性。一条神经内虽然包含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是它们各自传导本身的冲动,而不波及邻近的神经纤维.正因为神经纤维具有这种特性,使得许多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3)双向传导性。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方向同时传导。(4)相对不疲劳性。与肌肉组织比较,神经纤维相对不容易疲劳。例如,在适宜的条件下,用50~100次/秒电脉冲连续刺激神经纤维9~12 h,神经纤维仍保持着传导冲动的能力。神经纤维能够不断地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对于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你知道突触传递的特点吗?
透视分析:突触传递由于要通过化学递质的中介作用,因此具有不同于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1)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就是从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 ms),这段时间叫突触延搁。(3)总和。通常兴奋性突触每兴奋一次,并不足以触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但是,同时传来的一连串兴奋,或者是许多突触前神经末梢同时传来兴奋,引起较多的递质释放,就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这种现象叫总和。
(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突触对内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缺氧、二氧化碳增加或酸碱度的改变等,都可以改变突触部位的传递活动。
(5)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3.激素和酶的联系和区别分别是什么?
联系:激素和酶都是微量高效物质,都调节动物的新陈代谢。
区别:激素一般是内分泌腺细胞产生,酶是机体所有活细胞产生;激素有些是蛋白质,有些是胆固醇,有些是其他物质;酶大部分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激素产生后随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器官、组织,酶产生后有些在细胞内,有些要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激素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酶更易受到PH、温度等因素制约。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怎样协调的?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5.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区别是什么?(1)体液调节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来调节各种生理活动;激素调节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至其他部位或细胞,来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
(2)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有激素、组织胺、二氧化碳、氢离子以及一些细胞的代谢产物等,其中以激素为主,因此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形式。
3)传送化学物质的体液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传送激素的体液主要是血浆。6.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靶细胞是如何裂解死亡的?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7.只要运用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就能成功了吗?
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由于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如果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因此,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事实上,除了同卵双胞胎以外,要想在世界上找到两个HLA完全一致的人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这种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快而强)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由于供者与受者的HLA一般不可能一致,为了减轻器官植入后所要发生的排斥反应,病人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这样,植入的器官就可以长期存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