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生物科学案
周次: 11 编号:19 时间:11.4 主编:庞乃权 审定: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
学习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重点: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难点: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学习过程:
目标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导读】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①观察研究对象, →②提出合理的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和观察等,对模型进行 。
在理想状态下,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分别用数学方程式和曲线表示细菌总数(Nn)与分裂代数(n)之间的关系:
① 数学方程式模型:
② 曲线图模型
【导思】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有哪些优点?有什么不足之处?
【导练】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这个公式增长吗?
目标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导读】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 定义:
(2)数学模型:
(3)曲线模型
(4)条件:
(5)在现实条件下,“J”型曲线增长的两种情形:一是
二是
“S”型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 种群呈“S”型增长曲线的原因是:
。
(2) K值的含义是:
(3) 画出“S”型曲线的模型
【导思】
1.自然界中的“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原因是什么?
2.”J”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率如何变化?“S“型曲线呢?
3.你认为K值是个固定值吗,为什么?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4.试从环境容纳量上分析保护大熊猫和控制鼠害的根本措施
【导练】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空间的关系
B.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的变化与时间没有关系。
C. 种群增长受到种群密度的制约
D. 种群增长率在各个阶段是相同的
小结:①在有环境压力的情况下,“S”型增长才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种群增长模式,然而“S”型增长的快速增长阶段又类似于“J”型增长,任何一个“J”型增长也都要发展到“S”型增长。
②抽象的数学模型建立在具体的生物现象与规律之上,又可用来解释具体的生物现象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