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生物科学案
周次:12 编号20 时间:11.7 主编:庞乃权 审定: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二)
学习目标:
1.比较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
2.探究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变化
重点难点:
探究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变化
目标一:比较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
【导读】
|
“S”型曲线 |
“J”型曲线 |
前提条件 |
|
|
种群增长率 |
|
|
有无“K”值 |
|
|
曲线形成原因 |
|
|
【导思】
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在种群数量在 时,且使被捕后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为什么?
【导练】
在同一坐标中画出“J”型曲线与“S”型曲线
两个曲线和K值所围成的部分代表什么?
画出两个曲线对应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曲线
目标二:探究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变化
【导读】
提出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作出假设:初时呈“J”型增长,最后呈“S”型增长
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 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较多的CO2 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没有天敌和其他灾害,酵母菌种群呈
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终呈 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 的方法。
(4)进行实验:
①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②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
③将试管放在25℃条件下培养
④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⑤分析数据,画出曲线
【导思】
P68-69问题讨论
【导练】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实验材料: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试验假设是:开始时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
,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外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
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试解释原因
(3)在吸取培养液制片前,要轻轻振荡几下试管,原因是
。如果一个小方格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对于压在小方格线上的酵母菌,应当如何计数?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