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生物科学案
周次:12 编号:22时间:11.10 主编:庞乃权 审定: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二)
学习目标:
1. 说出种群的空间结构
2.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重点难点: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过程:
目标一:说出种群的空间结构
【导读】阅读课本74页有关内容。
【导思】1.何为群落的垂直结构?请举例。植物的垂直分层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动物呢?有何意义?
2.什么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请举例。植物的水平分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有何意义?
【导练】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枝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组成也有区别,这表明群落有
A. 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B. 对种群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 彼此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目标二: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导读】阅读课本75页的有关内容,回答导思内容。
【导思】
1 试验原理和方法
(1)常见的小动物有很多如 ,大多数土壤动物实在太小了,所以我们很少注意它们。然而,这些小动物对 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 或
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 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即用。即用一定规格的 ( 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2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 ;二是 。
记名方法是指 ,这一般适用于 。
目测估计法是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 、 、 、 、 、 等。
2 提出问题: 。
3 制定计划
计划研究表
步骤 |
时间 |
地点 |
内容 |
方法 |
备注 |
第一步 |
|
|
环境考察 |
观察和测量 |
带温度计、干湿计、记录本 |
第二步 |
|
|
|
|
|
第三步 |
|
|
|
|
|
4实施计划
(1)准备 ①制作取样器。②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2)取样
(3)采集小动物
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 ,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 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 中。
(4)观察和分类
(5)统计和分析
5表达交流
【导练】
1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探究活动一般采用样方法
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用标志重捕法
C进行这类研究室,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如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在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
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