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生物科学案
周次:13 编号:25时间:11.17 主编: 庞乃权 审定:
第四章复习
学习目标:
种群和群落
重点难点:
种群和群落
学习过程:
【导读】
1、种群的概念: 。
种群的基本特征:(1)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
(3) (4) (预测)和 。类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减少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① 调查法(植物)② 法(动物)
3、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1)“J”型曲线:产生原因: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
(2)“S”型曲线:产生原因:空间、食物、天敌等环境条件制约。在 量(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4、群落的概念: 的总和。
5.种间关系:
A、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
B、寄生:一种生物寄生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
a、体内寄生,如 蛔虫、猪肉绦虫。b、体表寄生,如虱、蚤。
C、竞争:两种生物生活有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现象。
如:
D、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如:
6、群落的空间结构:
A、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 现象。
B、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因 、 、湿度大小等因素使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
7、群落的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
过程: → 阶段→ 阶段→ → 阶段→森林阶段
主要类型:A、初生演替:例如:
B、次生演替:例如:
8、人类活动往往会 进行。
【导思】
1.种群的特征有哪些?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种群密度?
3.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合调查什么生物?如何计算?
4.样方法适合调查那一类植物,有几种取样方法,分别适用于那种地形
5.什么是出生率死亡率,什么是迁入迁出率?
6.年龄组成有哪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的种群密度将如何变化?
7.什么是性别比例?
8.决定种群密度大小及预测其变化方向的分别是什么?
9.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0.“J”型增长曲线的发生条件是什么?其数学模型是?
11. “S”型增长曲线的发生条件是什么?
12.什么是“K”值? “S”型曲线的增长率如何变化?渔业上捕鱼为什么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从“K”值的角度如何控制家鼠的数量
13.什么叫生物群落?组成池塘群落的是?
14.区别不同群落重要特征是什么?
15.什么叫丰富度?其统计方法有那些?
16.种间关系有哪些?对应的曲线图如何绘制?分别举出相应的生活中的例子?
17.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影响森林动植物垂直分布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18. 什么叫作演替?演替的类型有哪些?
19.演替反映的是那种种间关系?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什么叫初生演替,什么叫次生演替?如何区分他们?
21.人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导练】
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