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 编号:64 时间: 班次: 姓名 主编:乔淑芳 魏琳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高考题中古诗歌对形象的考查。
2. 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目标一:
导读: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目标二:
鉴赏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诗人形象(或称为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的形象或物的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丰满人物的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例如: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导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作答。
昭君怨
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杆。
莫把栏杆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昭君怨
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杆。
莫把栏杆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概括本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