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学案
周次 3 编号 12 时间 主编 任凯 审核
第二章第三节 铜和铜的化合物
学习目标
1.了解Cu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铜的化合物CuO 、Cu(OH)2 、Cu2盐主要性质和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
目标一、Cu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导读】请同学们阅读《三维设计》第32页“考点二、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导思】请同学们观察下图,并得出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铜的化学性质(以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⑴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 ;
【应用】除去H2、CO中的少量O2的方法是 。
⑵、与酸反应:①与银相似,铜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在通入热空气的情况下铜会逐渐溶解:如在稀硫酸中 。
②与浓硫酸的反应: 。
③与硝酸的反应: 。
⑶、与盐溶液反应(如FeCl3、AgNO3):
⑷、铜的锈蚀:铜在干燥空气中性质稳定,但在潮湿空气中会被腐蚀,在其表面逐渐形成一层绿色的铜锈:
目标二、铜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铜的常见化合物颜色、溶解性:CuO—— 色、难溶;Cu2O—— 色、难溶;
Cu2S—— 色、难溶;CuSO4—— 色、易溶;CuSO4•5H2O—— 色、易溶;
Cu2(OH)2CO3—— 色、难溶;Cu(OH)2—— 色、难溶。
⑴CuO ①(如上图9)
②(如上图12)
⑵Cu(OH)2 ①(如上图15)
②(如上图17)
③(如上图16)
⑶Cu2盐 ①弱氧化性
② 与碱溶液反应:如NaOH溶液 如氨水(分别写出少量、过量)
【应用】CuSO4遇水变 色,可作为 的检验试剂。
【导练】1.研究性学习小组做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并夹杂有少量黑色物质。倒去试管中的浓硫酸,将剩余固体(含少量浓硫酸)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发现所得溶液为蓝色,黑色固体未溶解。过滤、洗涤后,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过量浓硝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所得溶液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铜与浓硫酸反应所得白色固体是CuSO4 B.加BaCl2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BaSO3
C.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D.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中含元素Cu、S
2、为了除去酸性氯化铝溶液中的Cu2+,下列实验步骤顺序和所用试剂都正确的是 ( )
①通过CO2 ②加盐酸 ③加过量NaOH溶液 ④加AlCl3 ⑤过滤
A.③⑤④⑤② B.③⑤② C.③⑤①② D.③⑤①⑤②
3、将铜片投入到稀硫酸中,铜片不溶,加入下列试剂后,可使铜片溶解的是( )
A.稀盐酸 B.硫酸钠晶体 C.硝酸钠晶体 D.氯化铁晶体
4、.固体A由下列离子中的部分离子组成:Cu2、Ba2、Fe3、Na、Cl、HCO 、CO 。给固体A加水得一无色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无反应。从以上实验可得出什么推断,其结论是什么。
5、氯化铜(CuCl2•2H2O)中含FeCl2杂质.为制得纯净氯化铜晶体,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下面所示操作步骤进行提纯.
(1)加入氧化剂X的目的是
(2)下列氧化剂中最适合本实验的是
A.H2O2 B.KMnO4 C.NaClO D.K2Cr2O7
(3)物质Y和沉淀Z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
(已知完全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所需pH值:Fe3+ 为3.7,Cu2+ 为6.4,Fe2+ 为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