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生物科学案
周次: 编号:16 时间 : 主编:张菊连 审定: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目标1. 生态系统的成分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重点难点 (1)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 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3)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等概念。
教学过程
目标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导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填空一、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
的结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一)非生物物质:空气、水、矿物质等
(二)非生物能量:阳光、热能
(三)生产者
特点:属__________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_____________作用的细菌
作用:把________制造成________;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地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必备成分
(四)消费者
特点:属于________型生物包括各种______________
分类:______消费者→_______消费者→________消费者…
作用:对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生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主要)
营寄生生活的某些动物和细菌:如虱子、蛔虫、大肠杆菌、炭疽杆菌
某些营异养生活的植物:如菟丝子
注:消费者非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五)分解者:主要指 ,也包括腐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地位:也是生态系统的 成分
说明:1、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作为生产者
2、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生物,两者的区别是:消费者的食物直接来自活的生产者或消费者;而分解者利用的有机物则来自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等
3、并不是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如寄生植物菟丝子
4、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腐生动物蚯蚓、蜣螂等
5、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6、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包括温度,因为温度既非物质又非能量,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落叶被称为腐殖质的也属该成分
7、生态系统稳定必不可少的成分有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成分为生产者,连接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导思】指出教材P91页中图5-5某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哪些?
【导练】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填入下列模型对应的空格中,并讨论各成分间的关系。
目标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导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填空
( 一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实例: 草 兔 狐
第___营养级 第____营养级 第____营养级
(______者) ( ______消费者) (______消费者)
基本模式:生产者+不同级别的消费者
书写原则:植物(起点)→植食性动物→小型→中型→大型肉食动物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三 四 五
分类: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
环节: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
形成 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二) 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___________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因为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动物所食
功能: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导思】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的关系如下:
食物链中的生物 绿色植物
植食动物 小型肉食动物 大型肉食动物
成分
营养环节
提醒: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中间缺任何营养级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②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课本图5-5中的蜘蛛和青蛙,二者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捕食,又是竞争。
③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主要成分。
④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而肉食动物的营养级不是固定的。
⑤分解者不能与动植物形成捕食关系,不占营养级。
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导练】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①④
2、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 )
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消费者和分解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所有生物成分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