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我们终身的需要
副校长 魏 杰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副校长 魏 杰
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让学习成为我们终身的需要”。
几年前,我们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视频,一所学校在高三毕业生离校之际,从教室窗口飞出遮天蔽日的乱纸片,一时间,学生的呐喊声、抛书声,响彻整个学校,一瞬间,整个学校一片狼籍。而就在去年,这一幕竟然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再现于我们身边的一所学校。当我从贴吧上看到几幅照片时,我在思考,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痛恨上学的生活,为什么又这么不爱惜书本呢。我问过几位同学,有的只是笑了笑,不作回答;有一位悄悄地跟我说,也许只是发泄发泄罢了。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的心情却始终快乐不起来。前几天,我在一本书里读到,曾任哈佛大学的一位校长说,“哈佛”的字典里没有毕业,形式上的学习生活虽然结束了,但你一辈子还是学生。他说,在美国,20%的哈佛学生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担任要职;30%的哈佛学生在世界各地的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董事长;在美国500家大财团中,三分之二的项目经理有哈佛背景。这位校长说,之所以哈佛的学生会是这样,就是因为哈佛使他们将所谓的“毕业”概念从头脑中踢了出去,而注入了终身学习的意识。
谈到终身学习,在互联网上对它是这样解释的: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用一句通俗的话概括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而如果把终身学习的定义反过来,我的理解是:终身学习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知识是无穷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任何时代、任何人都不能说世界所有的知识都学会了;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也不能说这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社会了。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去掌握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的本领,如果你停留在简单的劳动工作上,那未来的你就会失业,就会被社会淘汰。2012年9月,美国一机器人公司推出一款商用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通过一小时的培训,就可以在流水线上独立完成装货、卸货,打包拆箱,检查、装配零件等重复性工作,而一台这样的机器人售价仅为22000美元,远远低于一名普通美国工人的年薪。更重要的是,机器人不需要买医保,不请假不抱怨,不会要求涨工资,可保持同样的工作状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英国牛津大学马丁学院的科研人员研究了自动化对人类就业市场的影响,他说,在未来20年内,美国社会45%的工作都可能被自动化和机器人接手。那未来的中国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未来的我们又有多少人需要与机器人争饭碗呢?因此,处于这样一个社会,你必须学习,必须有与机器人争饭碗的能力和水平。
有同学也许会说,那我们现在学的这些知识是不是没有用?我的认识是,你现在学的不仅有用,而且是基础中的基础。当然我们必须跳出死学习、死读书的窠臼,现在的学习一定要着眼于探索规律,掌握方法。每一学科都有它的学科思想和内在规律,我们一定要深入思考,去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下面请听以下几个题:
1.长生不老有可能实现吗?会不会带来老龄化的问题?
2.如果你要创业,想在哪个朝代?
3.对“女汉子”这个词,谈谈你的看法?
4.微信是拉开还是增进了人与人的距离?
5.2012年我国学生网民占比为25.1%,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有什么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以上五个题,这是我从2013年部分知名高校考试题中随便挑出来的五个。我们可以思考,这些问题仅仅靠我们每天死学课本能解决吗?但这些问题无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课本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决不是课堂知识的重复,它综合了课堂、课外、学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众多领域的内容。每一个问题都横跨人文、社科,甚至经济管理,医药等方面的内容。答好这些问题既需要理科的逻辑思维,也需要文科的表达能力,每个问题都没有标准方案,但每个问题都能考察出参与者的深化问题的意识,参与者的公众意识,参与者的品质意志,以及参与者的人文关怀和担当责任。这些品质的养成,光靠课堂学习、课本学习是远远不能完成的,它需要广泛的兴趣,广博的知识,深入的思考,更需要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它需要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终身学习。
第二,创新是无尽头的。创新是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纵观历史,当需求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现实,重大的技术突破就一定会产生。例如,是人们想有一种既省时又能及时交流的电报,才有了电话的问世。是瓦特想找一种既能提高蒸汽利用率,又能让活塞动作连续的蒸汽机,才有了瓦特蒸汽机的问世。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发明家,每一位有成就的人,哪一位不是在终身学习。如今社会在飞速的发展,人类的技术更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在前进,稍有迟疑你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大家知道,计算机的其中一个功能是存储,1955年,一兆字节的存储量需6000多美元,到1960年,一兆字节的存储量需要3600美元,1993年,仅需1美元,2000年就需要1 美分,而到了2010年,一兆字节的存储量需要0.005美分,五十多年价格的差距是1.2亿多倍,价值的飞速下降也客观地反映了创新发展的速度。到今天,由于“云”技术的出现,存储几乎是不用钱的。那么未来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我们说不清。面对未来,同学们,不知你们做好研究的准备了没有,这个准备是什么,那就是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未来的我们与现代科技比较起来,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90年代,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就已经败在了计算机“深蓝”的手下;2011年,两位从美国海选出的堪称全美最博学的人在与机器人“沃森”的智力比赛中,也败在机器人手下。因此,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想要稍有点不普通的话,就得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
老师们,同学们,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人都无法放慢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步伐,今天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明天你一定要在学校外、在社会上学习,只要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学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那么未来的我们,一定是一个有成就的,能够为家庭、为社会负起责任的合格公民?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