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与超越
——采访副校长魏杰实录
校报记者:528 赵健婷 531 袁铮瑶
问:在刚刚结束的法制教育活动中,各班开展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活动内容,您能谈谈这一活动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吗?
答:开展法制教育月,目的是使全体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在日常生活中,“纪”“规”虽上升不到“法”的程度,因作为中学生,遵规守纪是守法的基础。在校园中遵守校规校纪,在班级中遵守班规班纪,在家中秉承家规,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作一个遵规守纪的优秀学生,以后便是遵纪守法的优秀公民,我希望一中的学生毕业后都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
问:近年来,校园内学生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您认为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
答: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客观原因诸如压力大,竞争激烈等,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学生主观认识的问题。其实,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挫折,遭受委曲,这都是人生的必修课。最近听一位老师说:“人的心胸是怎么大起来的,是被委曲撑大的。”说的很有道理。能不能经得起挫折,经得起失败,是能不能成功的主要因素。每年新生入学,我都会讲那个先是遭遇了车祸,后又遭遇飞机失事,全身瘫痪的米歇尔的故事,目的在于告诉同学们,每一次困难和灾难都是一次学习,一笔财富,只有这样绝处才能缝生,人才会成为巨人。事实上,这种教育不是学校所能传授的,而需要学生本人长期的历练,让从容淡定,宠辱不惊成为每个人的修养。
问:之前采访过一位老师,他说过这样一句话:“‘335’始于形式而不应止于形式”,您认为我们学生如何尽快融入这一课堂模式并在模式的启示下得到超越呢?
答:这位老师说的很精辟。是的,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主要是看实施者的行为。“335”课堂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生态课堂,只要同学们按照学校的要求,紧跟老师的节奏和步伐,那么,“335”课堂一定会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一定会培养出学生强大的学习力与思维、逻辑能力。
问:今年是我校建校六十周年,您对我校未来发展有着怎样的思考?
答:怀仁一中是一所名校!能有今日的成绩,是几代一中人呕心沥血、不懈努力的结果。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怀仁一中的再发展,可以简洁地用两句话概括:一是教职工及干部把职业当事业;二是学生重视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怀仁一中未来更上一层楼。
问:您在学生中一直有大量的“粉丝”,学生都非常欣赏您的风趣、幽默、紧跟时代,那么您能为老师提出一些与学生相处的建议吗?
答: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老师,与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很大差距。如何与学生相处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主要取决于老师本人的追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日省自身,做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教育者是我的理想,也希望与全体老师共勉。
问:最后,您能为即将高考的高三学子以及正不断奋斗的高一、二学生送一份寄语吗?
答:马上就要高考了,当然希望我们的高三同学能考取好成绩,但从长远来说,我希望我们一中的学生可以心无城府,不可以胸无点墨;可以默默无闻,不可以碌碌无为;可以练达世故,不可以市绘庸俗;可以志在千里,不可以无情无义。做好人,做大好人,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