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的高效课堂
——参观怀仁一中有感
临县一中化学学科主任 李淑仙
5月7日随学校领导到怀仁一中进行学习考察,虽然旅途劳累,但确实是不虚此行,时间短暂,受益非浅。“走出去”是一种更深层次、更广角度的学习。我们带着探索、学习、求知的心情走进怀仁一中,校园内的雕像、标语随处可见,校园的文化氛围很浓厚,位于教学楼右侧的宣传牌非常醒目展示着上一年的高考成绩,展示着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照片,还展示着怀仁一中推行的“335”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近几年学校本二上线人数的大幅度提高曲线图。这些展板时刻提醒师生刻苦励志和课改的紧迫性。进入教学楼,映入我们眼帘的依然是墙壁上的标语。比如:以生为本,以学为先,多元发展,个性发展以及“335”教学模式的具体解释……所有这一切不禁使人感慨:这真是一所改革气息很浓的学校。
上午我们听了两节高一化学课,教室宽敞整洁,学生分组相对而坐,六个学生一组,班内近六十人,但不显拥挤,老师学生活动都很自如,教室前后两块大黑板,学生讨论后展示很方便,学生课桌下两个橱可以放书,桌上的书少而整齐,不影响听课,还便于学生写字。上课后老师先复习上节课的重要内容,然后让学科组长检查本组的预习情况,屏幕上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全班齐读学习目标,然后屏幕上打出各小组的指定任务;学生全部起立进行十几分钟的导学案讨论,解决掉学案中的疑难点;讨论结束后各组指定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学生讨论很热烈,发言积极,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和邻组同学商量,声音很大但都很正式,都是急于想将不会的问题解决好,没有不参与的,也没有闹着玩的。最后是老师按着导学案的思路精讲,整堂课老师确实是在导,引导学生看课本、讲学案、讲解黑板上展示的答案,老师适时的精讲点拨,其他同学补充质疑,最后有学生小结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和对各小组的表现作出评价。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容量很大,与课本咬合紧,学生参与度高,整堂课都是学生在动、老师在导。这两节课思路过程基本一样,没有太多的花样,没有令人惊叹的表现,但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
由此我感触颇深,这就是我们期望的高效课堂,我们刚刚起步还在探索中,而他们已经很成熟了。他们不是在作秀而是在一步一步实现着高效课堂。听完课后,和老师进行了一些交流,然后又与其他老师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335”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案和学生配餐起着重要作用,而配餐作业又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我们一致认为这一切的基础正是扎扎实实的教研。
两点感受:
1、我校有我校的实际情况,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但切不可以全部照搬,我们也有许多优秀教师和许多很好的教学经验,不能因改革对我们优秀的东西全盘否定。我们搞改革,但不能急于求成,应稳步推进。我们应该加强教研活动,研究出可操作的适合我校学生的导学案和配餐题,探索出一套符合临县一中实际的可操控的高效课堂。
2、在日常教学中,多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达标课。让老师感知这种课型优势,使其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检查制度,以保障这种改革的顺利进行。今后我将改变观念,完善自我,尽最大的努力带领我校全体化学教师一起努力,把其他学校好的经验借鉴过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