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精神 追求精神
副校长 魏 杰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尊敬精神,追求精神”。
本学期开学以来,学校各项工作步入正规,我欣喜地看到,我们的课改气氛更浓了,校园秩序更好了,休息状态更好了,做操更整齐了,师生生活、工作的节奏更快了,所有一切都在为明年高考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各位中层干部走进了基层,融入了师生;得益于各位班主任早起晚睡;得益于各位管理老师的严格管理;得益于我们全校教职工的辛勤工作,更得益于全体同学能自觉地接受有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这是落实学校提出的“走动式管理,零距离服务,高标准落实”思路的具体体现。
这几天,我在不时地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内务整理高三不如高二?高二不如高一?为什么好的晚休纪律非得靠班主任每天晚上查休,靠学校每天晚上12点到2点半安排一个值班人员?为什么全校秩序的好转要靠一大堆的处罚来维持?于是我又很天真地想,什么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能从早起晚归的辛苦中解放出来?什么时候我们的餐厅、我们的公寓、我们的教学楼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管理人员?什么时候我们的干部和老师能完全地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投入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科研中去?我知道,这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愿望,一位老师听了我的想法后,笑了笑跟我开玩笑说:这也应该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一中梦”吧。我想了想回答说,说是“一中梦”也许有些大了,它只能算作是“一中梦”中的“管理梦”、“教学梦”、“政教梦”,但伟大的“中国梦”,宏伟的“一中梦”不正是由这些微小的美好的小“梦”组成的吗?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故事,坚定了我实现这个“梦”的可能。那是一则关于德国的故事,1944年冬天,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铁壁合围,法西斯第三帝国覆亡在即,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经济崩溃,物质奇缺,老百姓生活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了,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老百姓上山砍树。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非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拉网式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如果砍伐了没有记号的树将受到处罚。在有些人看来,这规定简直是笑话,国家都快灭亡了,谁来执行处罚?当时的德国,由于希特勒的垂死挣扎,几乎将所有的政府公务人员抽调到前线,看不到警察,更看不到法官,整个国家简直就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情,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他50年后的回忆录《留德十年》里讲了这个故事,感叹说:“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是什么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极端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自律?我觉得是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已成为每个德国人的一种习惯,它深入到了每一个德国人的骨髓中,融入到了每一个德国人的血液里,正因为有这种精神,德意志民族在经历了上世纪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后又奇迹般地迅速崛起。
今天的德国,守规矩已到了一种“可怕”的程度。在德国,公交站牌上公交车到站的时间精确到了几点几分;在德国,地铁里没有防止人们逃票的闸机和玻璃门;有人曾戏称,如果在半夜12点有一个人在等候红绿灯,那一定是德国人。
德国人的认真、守则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如果我们一中的全体成员都能有德国人的那种精神,我的几个管理梦绝不是幻想。于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在思考,我们的学校教育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让学生工整地写作业,认真地整理内务,就餐时不要乱扔剩饭剩菜,按时休息,不大声吵闹等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不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吗?如果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站在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高度来看待我们每天做的这些细小事情,我们是不是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一种自豪感。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每一位老师每天都在重复地做着一件关乎民族未来的大事,都在完成着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绝不是一句鼓励。我们的学生每天也在做着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传递民族优秀基因的伟大事业。
前一阶段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响,原著我读过两次,小说中塑造了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田晓霞等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他们平凡而不平庸,面对贫困却不受命运摆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共鸣,我觉得是他们在战胜物质贫困中表现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契合了社会的需求。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是前人的后代,我们将是后代的前人。人活一世,起点相同,终点一致,细细想来,我们从前人那里得到了什么,我们将给后人留下什么。物质的东西应该有,也很有必要,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历览古今中外的名门望族,之所以兴旺发达,主要是他们的先辈留下了好的家风,这家风不就是家族精神吗?拿破仑临死前曾说过:“我曾经横扫三大洲,如今却无立足之地,耶稣没有一兵一卒,未占领尺寸之地,他的国家却建在千万人的心中。世界上有两种武器,精神和利剑,从长远来看,精神必将战胜利剑。”我很欣赏那个近乎神经质的乔布斯的一句话“过程就是奖励”。一个人在未来的某一天,回顾人生的时候,那些痛苦、挫折、约束、失败等只是过眼云烟,而这些痛苦、挫折、约束、失败的经验都会成为一个人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不正是命运对人一生真真切切的奖励吗?
老师们、同学们,良好的开头需要进一步保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站在民族未来的高度,严格要求自己,规范每一事,规范每一天,保持对精神世界的尊敬,保持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永远不做思想上的无家可归者,不做精神的破产者。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我们的民族一定是繁荣昌盛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