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施课堂展示
高二语文组 李晓芳
展示是对知识的反馈、拓展,是训练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提升。展示采取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板书、作业展示,也可以是演讲、表演的形式,总之就是要通过展示达到回顾与反馈知识,激励学生的目的。其中,教师在展示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师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只有课前准备充分,问题设计周密,预见性强,课堂上才能与学生保持思维同步,才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对结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熟练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内容,熟知它的重点与难点,熟悉本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要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思维状态等情况了如指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以前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设想出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思维走向,预测出学生的各种想法和做法,以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案和学案,确定教学思路,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堵塞思维漏洞。否则上课将会出现被动的教学局面,甚至导致教学失控。可以这样说,教师的备课在很大程度上是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错,查学生所漏。
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在学生小组交流的时候,教师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在小组间巡视,对各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并适时介入。同时,还要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比如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小组只有一种方法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的小组出现多种解决办法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点,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有的小组在合作中出现矛盾争执时,老师应及时予以调解。有了这些指导,学生在展示时就更容易抓住重点了。
三、展示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小组展示过程中,在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时候,绝对不能舍弃老师的引导作用。小组展示,是合作学习最难控制的一个环节,因为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意见,但不善于倾听。所以教师的组织、引导,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小组汇报展示时,教师应适时点拔引导。因为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要么出现困难,要么只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拔、引导。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二)小组展示时,教师还应注意督促其他各组成员注意倾听,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同时对前面展示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时间久了,学生倾听、质疑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三)为了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老师在选择展示的内容方面要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这样的展示才有效率。参加展示的绝不能仅仅是那些少数的优秀学生,否则久而久之会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注意选择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展示。
(四)成果展示可以是小组共同学习成果,也可以是个人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更能激励学生全员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成果展示还可以树立自信心,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会达到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效果。
四、对学生展示成果要有及时的评价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课堂上,老师对学生不论是回答问题还是成果展示,都要及时给予学生激励和表扬。同学的掌声和老师的表扬都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我肯定和积极的心理需求,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师给学生以积极公正的评价,可以换取学生对老师积极的评价和理解。这种认识和理解,既可以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和促进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
在“335”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展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积极探讨更好、更完善的展示方式,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