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号的晚上,当我知道自己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时,真的是喜出望外,因为我平时的成绩和这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但是当我看到具体的成绩时,发现除了语文成绩比预想的要高之外,其余科目都算正常发挥。在欣喜之余也总算松了一口气,毕竟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仔细想想,在怀仁一中的这三年着实给了我不少东西,得到如此一个成绩也并非都是运气。
首先,我觉得学校的三三五模式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讨论的组织者。我们在小组讨论中获得的知识比我们从老师那里获得的知识要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最后知识由自己口中讲出来,也是学会的真正证明。并且三三五模式还给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在高中并且会在以后的学习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别人教会的是套路,自己学会的才是能力,而高考,以及包括未来的人生十字路口,考的是能力。
其次,父母老师的教诲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我曾经在高三开学时一次发言中说过,一定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这是我在高中尤其是升入高三这一年来的最大感触。自以为是是几乎所有同学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即老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不听老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我在一开始时也是这样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发现,那些我曾经坚信过的东西是错的,曾经信仰过的东西是假的,而老师与家长的话才是我当初应该听的。他们见过更多的东西,足以做我们学习与生活的指导员。在高中三年,老师们的辛苦也是有目共睹,他们为教学事业流血流汗也流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我们的求学路上不可或缺的人。
当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好的学习成绩必须有踏实的努力做支撑。这种努力是时间的磨砺,也是效率的追逐。在高三时,我在校每天的学习时间超过了16个小时,就算在高一二时每天的学习时间也至少有14个小时。但是仅有时间是不够的,效率比时间还要重要。有的同学和别人一样也是在教室上了一节课的自习,但是结果却只做了不到别人的一半。张永福老师讲过,要抓紧每一分钟来学习,莫负时光,莫负梦想。张老师的话时时督促鞭策着我们珍惜时光,执着追梦。
但同学们一定要避免陷入劣质勤奋的泥潭。“不求成功,但求通过努力不留遗憾。”这是劣质勤奋者的普遍心理。他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做比别人多好几倍的题,做比别人多好几倍的笔记,但是他只不过是用机械的工作来麻痹自己,用每天无意义的学习来换来一份心安理得。真正的努力在于思维上的提高。
同学们,愿你们都能用自己的努力,来考上自己的理想的大学,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顼晓宁 清华大学)